从3月17日早上6点到3月18日早上6点,台湾岛的天空简直是一片混乱。
原因很简单,这两天解放军在台湾海域进行实战演习。
有消息称,解放军在24小时内,派遣了59架次战机飞过台湾上空。
还有9艘舰艇在台湾北部、西南部和东部以及台湾海峡进行联合演习。
面对突如其来的解放军例行军演,台湾方面可真是紧张得很,出动了包括F-16V在内的多批次战机,应对起来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。
可笑的是,这种F-16V可是台军的顶尖实力,结果飞了老半天才追上两架解放军故意留着的无人机,真的是白忙一场啊。
F-16V可是台湾最先进的战斗机,有些人居然觉得这飞机能跟歼-20抗衡,不过这明显是岛内的一种自我陶醉,根本就是夸大其辞。
于是有人就纳闷了,像这样高性能的战斗机,怎么居然只能追得上速度比F-16V还慢的两架无人机呢?
要搞明白这个问题,还得放在解放军全方位、立体的空中防御体系里,才能更清楚地说。
尽管F-16V的飞行速度能追得上无人侦察机,但它缺乏隐身能力,这点可是个关键。
换句话说,F-16V还没起飞,解放军就已经掌握了所有情况。
特别是解放军在演习中调动了多架预警机,面对这种局面,F-16V的每一个动作都逃不过眼睛,要想追上无人机,简直就是做梦。
唯一能说得通的就是,解放军牢牢掌握着F-16V的三维动态。如果不是打仗,那就让自家的无人机在空中多待一阵,等台军的飞行员拍完照片再走。
解放军这个举动真的是挺有人情味的,毕竟台军的飞行员也得养家糊口,要是不拍点实时画面,他们可就没薪水了,生活压力可想而知。
很明显,F-16V能锁定解放军的无人机,真的是人家故意让你看到的。说白点,就是想让你看见你才能看见。
滑稽的是,台军高层并没有意识到这里面的深层奥妙,反而是兴高采烈地宣扬卖弄F-16V成功锁定了解放军的无人机!
解放军故意让无人机被F-16捕捉,这情景有点像猫在玩老鼠。
其实就是这么回事,要不然怎么会留下无人侦察机的画面呢?
专家们点评,这次解放军围台军演有不少新亮点,比如无人机和歼-16的联手演练,真是别出心裁。还有,无人战机已经能实现平台之间的链接转换。
其实,这次解放军的围岛军演,背后还有更深层的战略和战术考量,演习的变化让人感觉十分接地气,仿佛是随时可能转为实战的样子。
这首先就是能在极短时间内调动大量战机和军舰围绕岛屿展开作战,再次凸显了解放军围点打援的老传统,同时也展示了它的武统实力。
毫无疑问,在众多方案中,解放台湾省的结果早已不成悬念。
关键的问题在于,我们会遭遇来自近处和远处两个层面的干扰和限制。
影响解放台湾岛的外部因素,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。
这可不是虚构的对手,而是实实在在阻挡解放台湾岛的障碍。
面对这种情况,第一就是围而不打,预先清理来自台湾岛东部和北部的干扰和破坏。
比如说,要掌控台湾岛东部的海域,控制台湾海峡,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确保对台湾岛的制空权。
另一个方面,围绕岛屿的军事行动能够探测到岛内军事力量的应变能力,以及他们对解放军打击的回应情况,这样才能制定出更为高效的登陆作战方案。
其实在传统的战争环境中,火力侦察往往是非常奏效的战术。
一方面可以了解敌军的军事布局,另一方面也能增强解放军的抗击能力。
岛内在解放进程中,有没有什么靠谱的二次反击能力呢?
一般说来,若解放军对台湾岛采取外科手术般的打击,岛内的抵抗能力显然不值一提。
从某种角度来看,解放台湾其实并不是最终目标。
战役或战争的最终目的是趁机肃清台湾岛附近的外部势力,也就是围点打援的策略。
这次解放军围岛实战演习,重要意义可能不在于战力的揭露,而在于对岛内“台独”分子的震慑。
解放军这次围岛实战演习,意义不仅仅在于展示军事实力,更在于给岛内的“台独”分子带来心理上的震慑,传递出强烈的信号。
解放军每次围岛演习,实际上都是在逐步接近实战,给真实战斗做好铺垫,算是为演习变成实战提前演练。
很难说对方能否判断解放军的某次围岛演习会不会突然变戏法,或者借虚假动作混淆视听,这可真是个未知数。
#热问计划#